今天是: 2018年07月01日
谁说民办园没有发展空间了
时间: 2014年12月10日 来源: 365APP下载 浏览: 48 分享:

   二期行动计划中,总体上将幼儿园划分为两类:普惠性幼儿园(其中包括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非普惠性幼儿园。在此,“普惠性民办园”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种实践模式、一种政府倡导的发展方向。普惠性民办园政策的前后变化,向不同类型的民办园释放出不同信号。
  “二期行动计划提出,加快发展公办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园,我想知道扶持政策最后落实在哪些方面?”“以后公办园越来越多了,我们民办园还有发展空间吗,还要不要继续投资?”“办普惠性幼儿园,对民办园是不是一种打击?”在日前召开的学前教育质量发展(北京)大会上,几位民办园举办者表达了自己的困惑。
  近日,《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印发,提出到2016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左右。初步建成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在这一进程中,一些民办园会不会被“扫地出局”?发展空间在哪里?未来发展之路怎么走?针对这些令民办园举办者困惑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几位专家学者。
  办“普惠性民办园”,是政府倡导的发展方向
  2010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提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一期行动计划、二期行动计划在发展民办园的政策导向上,与“国十条”保持一致,但二期行动计划在保持政策延续性的同时,有局部调整。
  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海英认为,在二期行动计划中,幼儿园分类体系有了变化,过去只是笼统地将幼儿园区分为公办园、社会力量办园(其中提到普惠性民办园)、小区配套幼儿园(其中包括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农村园。而在二期行动计划中,清晰地将幼儿园划分为普惠性幼儿园(其中包括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非普惠性幼儿园两类。过去“普惠性民办园”是一个概念或设想,而今是一种实践模式、一种政府倡导的发展方向。
  在王海英看来,二期行动计划中,对普惠性民办园的扶持政策进一步明确了,不仅强调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等方式,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强调参照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普惠性民办园给予适当补贴。“普惠性民办园的发展空间存在于‘普惠性资源布局和幼儿入园需求’的结构制约下,是动态的、相对的、不确定的。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地区公办园资源较多,且幼儿的入园需求较低,那么,普惠性民办园的发展空间很小。”
  据统计,在全国19.8万余所幼儿园中,民办园有13.3万余所。二期行动计划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目标确定为75%,年均增速在2.5个百分点左右。“这2.5个百分点中,按照公益普惠发展思路,公办园应占大头,但是受财政能力所限,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意味着13.3万余所民办园中,有相当一部分要办成普惠性幼儿园。”长期支持和研究民办教育的原国家教委专职委员郭福昌说。
  “这对民办园来说是一个机遇,使其能够纳入政府主导的范围。”郭福昌说,民办园应该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办成普惠性幼儿园。把收费降下来以后,由政府提供补贴,这样既能减轻老百姓的经济负担,也能借助政府的“输血”,提高自身办园质量,增强自我“造血”能力。
  “向前一步”还是“转身”,是时候抉择了
  二期行动计划中,“普惠性民办园”成为一种系统性的制度设计,强调各地要在2015年底前,出台认定和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实施办法。普惠性民办园政策的前后变化,向不同类型的民办园释放出不同信号。
  “坚持公益普惠是二期行动计划的基本原则,这标志着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真正走向以公办园和普惠性幼儿园为主体。”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长韩清林说,政策走向已基本明晰了。从各地的政策来看,不少地方政府明确强调,普惠性幼儿园的比例必须要占幼儿园总数的80%以上,并逐步发展到90%。比如,上海已提出公办园加普惠性民办园要占90%,10%留给市场。
  在二期行动计划中,“调结构”是重要任务,包括资源结构、布局结构、投入结构。在王海英看来,在资源结构的调整方面,“扩大城乡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覆盖面”是其政策追求,这意味着,民办园要么向前跨一步,成为高端园,要么“转身”与政府合作,成为普惠性民办园。成为高端园,意味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质量,找准自己的特色定位,使高端收费与高端品质及多元化、选择性服务相匹配;成为普惠性民办园,则意味着要调整自己的收费水平,顺应政府的政策引导,履行自己的服务职能。
  “可以说,民办园的发展空间存在着一大一小两种可能。所谓发展空间变小,是指高端民办园的发展空间小了。所谓发展空间变大,是指普惠性民办园的发展空间大了。”王海英分析说,从布局结构的调整来看,二期行动计划强调“努力实现就近入园、方便入园”,这意味着民办园要与公办园错位发展,在公办园布局不足的地方实现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以满足老百姓就近入园、方便入园的现实需求。而从投入结构的调整来看,二期行动计划强调“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要最大限度地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这意味着政府在不断地强化其保底职能,也意味着民办园的发展空间只能集中在非农村、非边远、非贫困、非民族地区。
  未来发展好不好,要靠“质量”来说话
  对于部分民办园举办者担心的“扫地出局”问题,陕西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吕明凯表示,国家并没有“公进民退”一说,民办教育发展的空间是存在的。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保证办园质量。“对于民办园来说,质量就是生命,必须有这样的认识:办学前教育,目标定位是愿意为下一代健康发展作贡献。如果一味追求营利,该投入不投入,该聘老师不聘,质量没有可持续保证,总有一天会办不下去。”
  “今后,民办园不是在数量上取胜,而是在质量上取胜。”郭福昌说,在目前的幼儿园存量中,民办园占很大比例,但真正办得好的不是很多,非常差的有相当比例。早期民办园举办者的办园思想是“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但质量提升有一个过程,对于一个刚诞生的民办园来说,向经过多年发展的高质量公办园看齐,往往办不到,最后都被强大的公办园淹没了。
  “我把它颠倒过来,民办园应该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郭福昌说,民办教育就是一种选择性教育,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需求。民办教育应该补国家之所缺、社会之所需。公办园没有,而老百姓有需求的,正是民办幼儿园办出特色之所在。比如,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五大领域课程的前提下,健康领域突出一点儿武术,语言领域突出一点儿国学,艺术领域突出一点儿音乐、舞蹈、绘画,家长认为孩子有这方面爱好、特长,就愿意把孩子送去。“在民办园办成普惠性幼儿园后,如果地方教育部门有眼光,应该允许其有特色化发展。”
  在王海英看来,民办园追求特色化发展,其重心不在普惠性民办园,而在高端民办园。高端民办园更多依托于市场体系,遵循竞争化原则,其提供的多元化发展与选择性服务是吸引家长的重要原因。如果高端民办园不致力于自身特色的打造,提供市场体系中稀缺的学前教育服务,就很难吸引特殊人群的青睐。但是,高端园的特色化发展并不否认其对儿童发展规律的尊重,教育质量永远是所有幼儿园的立足之本、竞争根基。

审稿人:赵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