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首届民办高职院校创新发展论坛上的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365APP下载会长 王佐书
各位朋友,今天我在会上讲14个问题或14个观点,供大家参考也供批判。在这里发言,别讲是重要的讲话或讲课,我谈下自己的观点。今天我对自己的要求有四点:第一,提供一些信息;第二,提供一些观点;第三,提供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第四,提出一些问题。
一、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资金来源各异,目标一致
在我们看来,公办学校是用公家的钱贯彻教育方针,为国家培养人才;民办学校是用私人的钱贯彻教育方针,为国家培养人才。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从这一角度看,社会对民办教育应当给予大力的支持,但支持的前提是贯彻教育方针。我去过多所学校,真正把国家教育方针高高挂起的学校并不多,一些校长也背不出现在的教育方针是什么?五十六字的现行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改革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时候,有人问我:“教育方针目标旨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于功利,能否改动?”我说:“教育方针是十六大报告上江泽民念得,当时是德智体,少了个‘美’字,‘美’是在总理的报告上后加的。这个‘美’字是全国人大会议决议通过了的。教育方针能改吗?”
各位朋友,教育方针是国家对教育的总政策、总要求、总指挥、总方针,对任何一所学校都有硬性的约束力。在这一点,任何学校都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为全面培养德智体美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建议学校把教育方针在显赫的位置上高高挂起,它不仅激励着学校,更要求着教师,统治着办学者的思想。
有人疑虑民办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还是国家的人才吗?世界是分层次的,社会是分层次的,社会上的工作也是分层次的,不同层次的工作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民办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国家的人才,这个是不容否认的。
所以,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尽管办学资金的来源不一样,但是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为国家培养人才。
二、民办教育倡导“三思二律二十四字办学”
“三思”是指用教育家思想、企业家思想、战略家思想联合办学。大家可思考下,现在发展起来的民办学校是用这三种思想办学的吗?
“二律”是指教育规律、经济规律。规律是处理人们工作的路径和方法,违背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首先,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专业培养学生有不同的目标,其中有一些具体的不同的规律,但总体来说,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1)育人规律。
(2)用材规律。社会上需要10号长度的人才,学校用8号长度的材料生产,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是废品。社会上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要培养什么人才。
(3)可持续发展规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为可持续发展社会服务的人如果不能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发展,显然会被社会淘汰。
其次,学校为经济社会培养人才,不遵守经济规律能行吗?清华大学也得遵循经济规律,为经济社会服务,为经济社会培养人才。
各位朋友,我说三句话供大家思考:
(1)智慧需要智慧的启迪。思考:学生应具备什么智慧?老师要用什么智慧来启发学生的智慧?
(2)人格需要人格的教育。 思考:要培养学生的人格,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人格?领导应具有什么样的人格?
(3)感情需要感情的投入。思考:教育需要感情,教师、学校要投入什么感情来培养学生?
在说“二十四字办学”之前,我先解释2对概念。
第一,素质教育与教育方针之间的关系。有一次讨论工作报告书时,第一句话是实施素质教育,大家发言完后我发言:“如果写一句话我建议写贯彻教育方针,把实施素质教育删掉。”其中一位领导问:“佐书,中共中央国务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不对吗?”我说:“我不但知道,我还能背,1999年6月13日,《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一句话就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已经被定位了,是下位概念,而不是上位概念,上位概念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只是贯彻教育方针的一种手段,一个方法,一种理念,务必把素质教育与教育方针区别开来。
第二,区分教育与教学。对学生所施加的任何一个有目的的影响都是教育。教育是广阔的,在学校对学生施加的任何一个有目的的影响都是教育,如标语牌上的大小、颜色等;教学指仅仅依据大纲设置的课程教学,教育包含教学,教学只是教育中的一部分。
在这样的前提下,下面我说“24字办学”。民办教育倡导的“24字办学”是:“遵循教育规律,贯彻教育方针,优化教育方式,追求教育质量。”
我们要的是教育质量而不是教育过程、教育方法,不是教育的表面形式,而是要真正培养优秀的人才。
三、民办院校对社会的贡献
民办院校对社会有什么贡献?民办教育对社会有什么责任?贡献和责任是不分家的。我认为民办教育对社会有9大贡献,供参考供批判。
一是政治贡献。
二是经济贡献。为社会培养人才,发展经济是最简单的经济贡献。
三是文化贡献。培养有文化的人,要求校园文化建设。一个单位文化建设好了,不是给国家的文化建设作了贡献吗?
四是社会贡献。学校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巨大,送出一个学生幸福一个人,从而幸福一个家庭,就稳定一个家庭。送出这么多学生,稳定这么多家庭,在社会的稳定上民办教育作了什么贡献?这既是政治贡献也是经济贡献。
五是人的贡献。把学生培养成人才这不是对人的贡献吗?一些老师在学校里经过锻炼使自己成为教学的能手不是对人的贡献吗?一些领导者在学校里提高自己的领导才干,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能够管理学校的人才,这不是人的贡献吗?
六是钱的贡献。用办民办教育的这些钱可以去搞房地产,可以享受,但是办学者用这些钱来办教育,为国家节约了多少钱?
七是物的贡献。今天的金色大厅仅用了4个月就完成了,很多学校为国家教育积累了相当多的教育资源。
八是教育经验的贡献。在民办机制下,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培养人才,积累若干经验,这不是教育的财富吗?这不是国家的财富吗?这不是民办教育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吗?
九是推动文化交流。这其中有国内的交流,也有国际的交流。今天民办教育协会通过论坛把大家召集在这里,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目标,这不是文化的交流吗?
各位朋友,千万别忘记,这是贡献也是责任。在这里我想说两句心里话:在我看来,这样一个学校,中专也好,大专也好,它是一个扶贫机构,还是一个社会的稳定器,可以这样思考吗?大家再研究。
四、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定位
我去过很多学校,都谈到了给民办高职院校定位的问题,应该给学生定位?给教师定位?还是给学校定位?给学校的发展空间定位是相当重要的,它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性的定义。
第一,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这儿不是搞长篇大论研究学术的地方,但是又必须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关于理论基础深到什么程度,酌情而定。
第二,具有某一特色。
第三,具有一定技能。也可以一专多能,看学校要求、学生能力而定。
第四,培养实用型人才。
我建议的定位就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某一特色,具有一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五、民办学校的特色
什么是民办学校的特色?民办学校有什么特色?怎么样给民办学校定位?怎么样给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定位?我介绍一个参考性的定义。
第一,在一定环境下/在现有政策的环境下。不同的院校处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院校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院校由于所处的阶段不同,它所受到社会的支持、政府的支持就不一样,而且政府对各个学校的政策有些也不一样。
第二,能利用民办的体制机制。这是民办院校,不是公办院校,它有民办院校的优越性和先天的不足,所以要会利用民办院校的机制和体制。
第三,在某一思想的指导下。
第四,采用特殊的教育方式方法。
第五,获得可持续的优秀的教书育人的业绩。
各位朋友,这样的特色非朝夕之功,我们要获得可持续的而不是昙花一现的教书育人的好成绩,这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从微观的角度说,我们要获得可持续的按既定目标设定的好成绩。说来说去,学校可以有某一点特色,也可以有某一线的特色,还可以是某个面上的特色,也可以是整体的特色;可以是课程特色,也可以是专业特色、过程特色、方法特色,可以分解开来,也可以将特色集成。
总之,一要有特色意识,二要研究特色,三是凝聚特色,四是充分利用特色。特色为功能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并且一定是可评价的特色,这需要长期的积累。大家可以思考:如何总结一个学校的特色?如何评价一个学校的特色?如何与时俱进丰富发展学校的特色?
六、提供给民办高职院校思考的三句话
第一,助学、助技、助业。学生进入学校,老师要帮助学生学习做人做事,掌握一些能力,最后拿到文凭;帮助学生掌握一项或多项技能,为以后的就业或创业打下基础。
第二,实际、实用、实业。理论联系实用,理论联系实业,业态不断地变化,理论要联系业态的变化。
第三,手把手、放开手、遇能手。学生进学校,老师手把手地教体现了教师的认真负责工作;学生终究离开学校要独立工作,老师要放开手;最后是获得优秀的教学质量,即遇能手。
七、供民办高职院校自评的方法
第一,五率评价。
(1)就业率。
(2)就专率。学生的本专业对口就业率,这是评价教学水平极为重要的一个指标。
(3)就创率。旨在培养的学生的自主创业。
(4)就高率。学生出学校后更快地获得高职称,成为具有高层次价值的人才。
(5)适应率。社会的变化快,学生的思想变化快,择业的观念变化也快。不管如何,要适应变化的环境并做得很好,这也是学校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二,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在学生毕业的时候,根据学校的标准、教育部的标准即时地评价学生。我以前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化学系当副主任的时候,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让我推荐一个学生,我推荐几个学生给这个重点中学后跟校长说:“半年之内我负责任,属于系里教学的情况,半年之后我就不管了,你们学校的风气把他带好了或者带坏了跟我无关。”学生毕业一段时间内在工作岗位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是学校培养的。我建议各学校学生处建立这样的档案,和毕业的学生多联系,关心他们的成长,在关心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评价学校的教育水平。
第三,评价专业。
第四,评价课程。
第五,评价管理。
第六,评价考试。
第七,评价试卷。
第八,评价教师梯队。
第九,评价教学评价量表。它是方向盘,能查出老师上课的缺点,并根据其改正;它是指挥棒,其中的任何一点评价都指挥着教师的工作;它是推动力,推动着教师教学质量的改进。我去任何一所学校视察,特别关注评价量表这个文件,教学评价量表是评价一个学校研究学与教、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它代表着学校的最高水平,它是学校办学思想最具体、最直接的表现。
第十,评价设备体系。我去过多所学院,但是对齐齐哈尔学院的印象最为深刻。很多学校都有汽车专业,都是这儿一个发动机,那儿一个发动机,零零散散杂乱无章地放在地上,而在齐齐哈尔学院却把这些汽车分类开来,标明这是日系汽车、这是德系汽车、这是美系汽车,那儿是国产汽车,每个系列都区分。这不是用一个个发动机来教学,而是用一个系列来教学,教学生具体的运作原理,给学生的是整个知识结构,而不是仅仅个体的具体知识。
我打个比方,我们的五个手指长短各异、功能各异,当他们组成整个手掌整体工作时,便是万能的。这就是结构理论、系统理论。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塑造教师的结构?如何塑造学生的结构?你的设备有结构吗?你的设备有结构思想吗?
第十一,评价实践体系。要培养怎样的学生,就要评价你的实践体系怎么样,而不是简单的评价某一个实践环节、实践过程。
八、什么叫高水平的民办高职院校?
我们刚才已经解释了民办和高职两个问题了,定位“高水平”很简单,一是人好,二是活好。表现为学生的水平高、能干。高水平是个相对概念。
九、教育的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的本质是能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并不是请一个外国专家来学校做次讲座、教两门课程就是国际化了。我认为真正的国际化可用“吃干榨尽”四个字来形容,我们要吃干榨尽外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模仿他们。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有吃干榨尽的思想吗?有吃干榨尽的能力吗?有吃干榨尽的方法吗?关键是要学习他们培养人才的本质特征,使学校的功能达到国际化。
十、民办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
对于内涵发展,我的观点是3句话,供参考。
第一,学校的功能。有人说是“教书育人”,有人说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也有人说是“贯彻教育方针”,还有人说是“育人教书”,不同的专家不同的学者对学校的功能有不同的表达,不管怎样,要研究学校的功能。
第二,学校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为任何一项事业服务都是一个体系。这不是一个条件、两个条件,比如陈部长为新农合服务,这也是一个体系,并不是一个大夫、两个大夫就可以了的。你有政策为它服务吗?你有器械为它服务吗?你有药品为它服务吗?你有人才为它服务吗?
服务教育系统需要六支队伍:一是以教育部长为代表的教育行政官员,制定政策、执行政策;二是以校长为代表的校内行政官员,我当过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校长,我深刻体会到,我是老师的老师,我天天吃喝玩乐,让老师兢兢业业工作,显然是不客观的;三是教师队伍;四是教研员队伍;五是教育督导员;六是幕后的一支队伍,就是各级各类为教育服务的人员,包括科研人员。它是一个体系,为系统服务。
从广义的角度看,内涵提升是为教育功能服务的体系;从狭义的角度看,它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体系。
至于狭义的内涵,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服务的体系,一是需要“人才、器材、教材”,这是显性课程;二是“校园文化”,这是隐蔽课程,是一种风气,一种环境。要说如何建设一个学校的内涵建设,即四个字“三才一化”。真正在学校里培养老师也好,培养学生也好,需要这两门课程。三是领导集团。四是领导体制。五是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校园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校园文化分四层: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基础,在精神文化的指导下利用制度文化约束人们的行为,一约束就养成习惯,习惯长了就形成这个单位的风气或风格。在风气风格中提取本质属性,这就是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校训。
十一、民办高校的自主权
现在一些高校、一些民办学校自主权扩大了,对于如何看待这自主权,我有10句话。
第一,权力意味着责任。给你权利就意味着你要承担责任,以前招生是别人负责,今天由你招生。权利大了,责任也大了。
第二,权利意味着对学校的要求。
第三,权利意味着创新空间的拓展。以前受到束缚,现在摆脱束缚,创新的空间也就大了。
第四,权利意味着可支配的力量。这就是权利的定义。
第五,高校自主权有利于发展学校的特色。
第六,高校自主权意味着权利的转移。以前由教育厅管,现在由学校管,这是权利的转移。
第七,高校自主权意味着对领导素质要求的提高。
第八,高校自主权意味着办学思路的创新。现在学校被赋予这么多的自主权,可以自由发展。
第九,高校自主权意味着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十,高校自主权意味着责任的转移。
总之,我们要争取自主权,用好自主权,吃透自主权的本质。
十二、民办高职院校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生源问题。现在公办院校扩招,各个民办院校也扩招,竞争非常激烈。
第二,师资问题。这个问题有的学校比较稳定,是自己培养。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院校仍存在这些问题,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人心不稳,教师出的力就不稳。
第三,设备投入问题。现在一些学校的实训设备相当缺乏,出现了八个学生一组做实验的现象,在一个试验中,有做的,有看的,还有说闲话的,这个显然是不行的。我以前在化学系做老师的时候发现,两人做实验,都会出现一人做实验一人玩,抄袭实验报告的情况,更何况是八个人一起做实验。现在如何减少实验组员、增加学生实验时间,是大多数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是民办学校,在公办学校,实践课也有很多问题,有的学校是设备老化,有的学校是设备不足。现在要有先进的设备,就必须有先进的老师,我在这儿提倡“三师型老师”:能讲、能做、具有创新能力。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老师都不要求,能行吗?
第四,教育、教学科研问题。我在师范大学的时候,这个课题可评高级职称,这个限制已经突破了。有人认为教育科研没有什么价值,我觉得课题不应该歧视教育科研、教学科研。
第五,教育质量问题。这是关键问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办学人的生命线,是学生和学生家长的生命线,也是教师的生命线。家长把学生送进我们学校,希望我们把他们的孩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尤其现在独生子女偏多,这是多么大的责任。对于教师也是如此,找到一个学校就业实在不容易。尽管现在民办学校的身份还有很多问题,我始终这样想,这样的学校实践经历,对培养一个人、培养一名教师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现在国家有关部门也在努力为民办学校的老师争取更多的合法权益。
十三、创新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改革创新,什么是创新呢?创新目前还没有严格的定义。我提供给大家一个3句话的定义:
一是一个新奇的实践;
二是改造或改变已确定的工作;
三是改造或改变固定的方法模式。
这个定义是我从大不列颠国的字典中翻译过来的,在中国的字典中还找不到创新的定义。创新的层面很多,可以点创新、线创新、面创新,可以是教创新、学创新、管创新、服务创新。说来说去,归根到底是学校的指导思想要创新,发展策略要创新,不管如何创新,还是为学校功能服务的。
一个创新的学校一定需要高科技吗?一个创新的学校能创造多少价值呢?我喜欢用集装箱来打比喻,古人用箱子装东西,现在将箱子固定化、标准化,反复使用,它并没有高科技在里面,只是改变了运作的方法,却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在教育上同样如此。过去学校从废品公司买淘汰的设备,机器淘汰、技术淘汰,将这些淘汰的技术教给学生,不也是淘汰的学生吗?我曾经建议低价购买保险公司出事故车辆的设备,这些设备都是先进的,修好后教学生。只是一种教学思考方式的改变,却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效益。这不就是一种集装箱思想吗?
创新还要求最优化的思想。在当时的条件下,使用的物力、财力、精力、时间最少而获得的效益最好,这就是最优化。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要求你具有创新思维,根据实际情况来研究最优化的方法。各个学校有不同的背景,怎么创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十四、教育质量
目前教育质量有这么多的问题,这么多的要求,对领导有什么要求?我说7句话供大家参考。
第一,领导的执行力。我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对大学校长们说过执行力,不少人认为这是下属的事情,与校长无关。我给执行力下的定义,执行力是领导者素质和执行者素质相结合而产生的合力。有些领导不同意:“我让下属干活,还考虑我的执行力和领导者素质?”执行力是最基本的能力,你让执行者干活,他愿意干吗?这是执行者的意愿。张三让别人干活,别人立马就干,是因为张三在别人眼里威信很高;李四让别人干,别人不情愿反问“你是干什么的?”,因为李四在单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游手好闲。分配工作的人不同,在他心中产生的影响和想法就不同,在这样的条件下,说是领导者素质和执行者素质相结合的合力,不同意吗?任何一位领导都靠权力因素和非权力因素来领导,说来说去,什么叫领导科学?什么叫领导艺术?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两字“威信”。
第二,执行者对任务的理解程度。
第三,执行者的素质和能力。
第四,对执行者工作的评价。执行者希望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更希望得到客观公正的待遇。
第五,领导手、领导脚、领导心。领导别人的手怎么干活、领导别人的脚往哪走、领导别人的心。要达到领导下属心的程度,领导者需要什么素质?这是规律,并不是强迫别人做任何事情。
第六,我下面还要提几个观点:
1.五进校长:
(1)进课堂;一堂课完后老师让校长评价,校长哑口无言。不进课堂怎么知道教学质量如何?
(2)进学校;尽管天天生活在学校,工作在学校,要思考怎么建设学校?
(3)进教育部;了解现在什么政策促进学校发展,什么政策又束缚了学校发展?
(4)进教科文;现在有不少的外国人来学校参观,能提供些国际上的教学经验吗?
(5)进社会;这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特点,不进社会显然是不行的。
2.三镜干部:
(1)望远镜;高瞻远瞩,远见卓识,能做到这一步确实不简单。
(2)显微镜;看清楚眼下的事实,看清学校的实践过程,能够见微知著,一叶知秋,还能做到防微杜渐。
(3)广角镜;现在做到广角镜太难了,广开思路,延长自己手臂,开拓视野。
这就是“三镜干部”,望远镜是理论,显微镜是实践,广角镜是方法。
3.三关干部:能看到这个学校的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在关键时期找到关键问题,针对关键问题找到关键决策。
4.三切干部:切合时宜,切实有效,切实可行。
要找到评价的时机。比如在西瓜刚出的时候来评价,连黄瓜都不如,在西瓜熟完了之后又老又臭时评价,这西瓜也不行,过时了。要在西瓜成熟的关键时候来评价,才是对西瓜的客观评价。
评价存在时机,决策也存在时机。用“鸡打鸣”来形容,主人6点钟起床,若鸡夜里11点打鸣,扰乱军心,8点钟打鸣,马后炮,都是没用的,最适宜的时机应该是5点50分,我们就要作5点50分打鸣的这只鸡,极重要也不容易。这是事业的要求,也是岗位的要求,更是本人的责任。
第七,大学的校长、领导班子应当成为政治家、教育家。这是教育部要求的。
各位朋友,最后我用两句话总结我今天所说的所有内容:
第一句话:任何一个人的工作都是全人格参与的过程。教师在用全人格工作,也在用全人格培养学生,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全人格。
有人问我“钱学森之问”,我说我只讲4句话:一是任何一个人的工作都是全人格参与的过程;二是在全人格工作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精神和能力;三是现在的教育培养出这样的人了吗?尽管他们已有精神也有能力;四是现在的教育培养出了这样的人,又是否把他们放在恰当的位置上,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了?
第二句话:为任何一项事业服务都是一个体系。我们要学习这个体系,研究这个体系,利用这个体系把工作做好。
(题目为编者所加,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审阅,365APP下载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高职工作部供稿)
审稿人:赵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