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18年07月01日
中职教育的困境与突围
时间: 2014年06月17日 来源: 365APP下载 浏览: 47 分享:

 编者按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支撑性关键性的作用。但毋庸讳言,目前我国中职教育依然困难重重,急需各方努力合作,找准症结,突破困境。

中职发展面临困境

        近年来,从统计数字上看,中职似乎依然红火,每年招生总体呈平稳态势,但如果挤掉水分,会使人大跌眼镜。目前,中职发展实际正面临三大困境:招生入口危机、培养关口虚拟、毕业出口迷离。
    
    招生入口危机。生源是中职教育存在发展的前提,而现在中职招生难是不争的事实,甚至可以说:中职入口危机四伏。
    
    一是量少质差。近年来,随着人口生态的改变,不少地方初中毕业生数量仅有原来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且三分之二的毕业生进了普高。有些中职学校一年只能招到几十人,教工数量甚至大于在校生数。此外,中职生源绝大部分是普通教育升学无望的初中毕业生,相当数量的学生根本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最低学业水平,有的甚至达不到小学四五年级水平。这些孩子成了部分地区中职教育的主要生源。
    
    二是面窄渠塞。中职全日制学历型教育生源的主渠道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未进入普通高中的孩子,生源面十分狭窄。虽说可以面向所有有职业教育需求的群体招生,但渠道依然没有打通。目前的非全日制中职学历教育往往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
   
    三是心堵气淤。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大都是选拔式考试的失败者。这些孩子正处于身心成长期,身体心智尚不成熟,巨大的无形的压力,很容易使他们本就脆弱的心理产生逆反行为,使得中职教育难上加难。
   
    培养关口虚拟。因为生源危机的存在,中职教育招生已无门槛,参差不齐的学生如何培养?于是,培养过程的道道“关口”,也就形同虚拟。
   
    其一,布局无序。目前中职教育的布局随意性很大,缺乏宏观中观调控,只在微观层面挣扎。中职学校的设置无任何科学而言,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就可审批,所谓的论证也只是走过场罢了。某省一个人口不足150万人的城市,曾有中职学校近20所,任其自生自灭,目前仍有15所,而近年初中毕业生仅有一万左右,且近8000人读普高。一些中职学校根本不具备办学最基本条件。
   
    其二,师资无源。目前国家除少数学校培养中职教育师资外,尚未建立科学系统的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的中职教育师资培养体系。中职教育的大部分师资是从普教转过来的,部分是从企业社会上聘用的,师资能力结构水平难以适应真正意义上的中职教育。
   
    其三,投入无标。中职教育是一种高投入的教育,据专家测算,职教平均投入是普教的三倍至五倍,有的甚至更高。然而,我国至今没有制定科学的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投入标准。
   
    毕业出口迷离。招生入口危机,培养关口虚拟,必然导致中职毕业出口迷离。这些年,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中职就业可谓“一路凯歌”,就业率直逼百分百。我们在看到可喜一面的同时,万万不可忘乎所以,这其中实际上隐藏着巨大危机。
   
    一是产教脱轨。职业教育从行业剥离出来以后,我国职业教育出现了非常奇特的现象,产业不问不管不办职教,职教办学不问产业历史现状未来需求。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与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教育,产教脱轨直接影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没有数以亿计的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大军,如何引领经济发展?
   
    二是校企脱节。职校企业两张皮,学生入企后,不得不从头学起,企业不得不从头培训。这对企业发展、个人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都是损失,都是浪费,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是衔接脱臼。中职教育在很长时间是断头教育,中高职衔接长期处于脱臼状态。我国高职办学亦有“奇观”,就是高职面向中职招生比例偏低,高职主要面向普高招生。没有中职提供生源的高职,还叫高职吗?

突围,三大出口

        中职教育直面困境,如何突围?笔者认为:关键是十二个字,即顶层设计、源头抓起、重点突破。
   
    顶层设计。中职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最大的困惑是目标不明,顶层设计迟迟不出。计划经济时代,中职教育主要由行业主办,按计划确定学校布局、专业设置、招生指标、培养要求、分配就业。可以说是计划引领职教。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特别是将中职教育统统从行业剥离收归教育部门管理后,中职教育成了末流教育,成了收容普教“差生”的教育,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不能不说与缺乏和不重视顶层设计相关。
    
    所以,当务之急是要从国家发展战略出发,把中职教育纳入整个教育的顶层设计之中,使之成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要从国家中长期发展需要对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出发,确定职业门类、人才数量、职业标准,从职业标准出发制定职业教育标准,从职业教育标准出发确定办学主体,指导职业学校布局,进而制定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生均投入标准、课程体系标准、师资设备标准、多元评价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并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顶层设计关乎我国是否可持续发展,顶层设计是纲,纲举才能目张。
  
    源头抓起。中职教育是整个教育链条中的一环,必须用系统的整体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全日制学历型中职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后的学生,要办好中职教育必须办好九年制义务教育。所以,必须尽快扭转九年制义务教育质量每况愈下的现状。试想,如果九年制义务教育只求数量,不讲质量,只凑年数,不问效果,甚至连基本教育年限都缩水打折扣,其实是不负责任。所以,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法,国家必须尽快建立行之有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质量检测体系,确保每个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孩子,都能达到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标准,为孩子今后的发展,为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重点突破。首先,要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作为顶层设计的首要任务,尽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此引领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破解职业教育面临的种种难题。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必须着眼于国家发展战略,必须统筹各类教育资源、行业企业资源、社会力量资源。当前要特别注重整个教育的改革,建设科学完备可持续的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其次,要全力突围。在体系的引领下,中职教育要找准位置,明确目标。要从职业教育面向人人的本源出发,拓展中职教育办学空间;要从中职教育是整个职业教育体系重要一环的使命出发,明确中职教育主要任务;要从校企育人是中职教育的本质规律出发,探索教学做合一的中职教育方法论;要从适应并助力产业发展的目标出发探索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评价标准;要从改革创新发展出发,切实赋予中职学校办学自主权,减少并逐步杜绝行政权力对中职教育微观领域的干预。第三,要重点突破。我国各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中职教育发展也不平衡,人才需求状况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政校行企四位一体,明确各自责权利,形成职教“大合唱”,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办出质量,办出水平。

    (作者单位:安徽省行知学校)

中职应是职教中坚
方言

        曾经,中专生也是中国社会中一个响当当的群体,中等职业学校和它的老师、毕业生们,还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到现在为止,在各行业领导中,都不乏当年老中专生的身影。
   
    即便到现在,中职仍然是中国职业教育的一大力量。截至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院校发展到1.3万所,占高中阶段总量的48%以上;中职招生人数占普通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比例达到49%。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中职生所占比例达到或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但是,目前的中职教育已经面临非常具体的困境:生源减少,社会认知度降低,适用师资难觅。普遍而言,中职学校都已经有了浓厚的危机感。
    
    这种危机的存在有其内在的原因: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还缺乏有效衔接,中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断头教育”,这的确削弱了中职的吸引力。按政策规定,每年仅有5%的中职学校优秀毕业生能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学生上升通道受限,成为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
   
    加大投入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根本保证。但有学者研究发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支出占GDP的0.2%左右,这比欧洲国家低一倍,该比例仅为德国和法国的1/3左右,而生均支出仅为发达国家平均的1/6左右,与个别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
   
    中职本就是职业教育的起端层次,是学术型教育向技能型教育实行人员分流的起点,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基本人力资源储备的开端。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职是基础性的。中国这样一个体量的大国,而且是处于技术、经济、社会开始迈向发展的一个社会,需要大量的中职教育培养的技能人才。要为这个社会奠定一个厚实的发展基础,就应该放远眼光,真正支持中职教育发展,把中职锻造成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

审稿人:赵 磊